协会新闻 | 公告通知 | 行业动态 | 财经商业 | 商人学院 | 商业资源 | 经理人文摘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财经商业 » 财经报导 » 金融观察 » 正文

贸易顺差能否依靠人民币大幅升值来解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24   来源:金融界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558
    世界财经报道:finance.icxo.com 讯,今年1月15日,商务部高官对贸易顺差表态,“要将解决贸易顺差作为今年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落实”。几乎与此同时,商务部网站全文刊登了题为《外经贸发展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的报告,其“假定人民币低估15%”,称“到2007年底以前,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可能达到9%~10%”的预测,即2007年中国人民币可能升值4%~5%。

    尽管商务部事后澄清该文仅代表商务部研究员的个人观点,但由于该报告在商务部官方网站刊登,发布者身份又是商务部的研究员,再加上与高官讲话非常巧合地同时发布,还是让市场理解为商务部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发生变化,市场对人民币更大幅度升值的预期骤升,结果此后半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414%,如果全年保持这种速度,则2007年人民币年升值5.08%。

    这一事件,将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关系的争论推向风口浪尖,而关键的焦点是,传统的国际贸易与汇率理论——本币升值,顺差减少是否正确。

    在上一篇分析中,笔者已通过逆差国的案例反证了传统的贸易顺差与汇率变化理论在美国的失效。而在中国,该理论也同样是失效的。

    首先,该理论在过去19个月中已被初步证明失效,即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至今(截止到2007年2月1日,以下同),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6.22%,如果按照传统的贸易与汇率理论,中国对美外贸顺差应该相应减少6.22%,至少也应该降低一点,但遗憾的是,它没有给“信徒”们面子——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由2005年的1019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75亿美元,由2005年6月的96.8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6月的145亿美元。

    尽管如此,“信徒”们仍在辩称——贸易顺差没有降下来,那是人民币升值不够,升值6%不行,那就升值16%,甚至升值60%试一试。笔者倒是建议他们从书本回到现实,世界已经因“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变迁。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的经济贸易结构天翻地覆,已颠覆了传统贸易和汇率理论。此前,国与国的经贸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各国在本国生产商品和服务,通过进出口的方式提供给对方——在这种模式中,销售额和利润都附着在同一件商品上,属于同一家公司,同一国籍。但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设厂,跨国公司品牌的商品中,销售额和利润已经被分离,跨国公司通过OEM,不需要直接制造,却可以通过品牌授权等方式拿走更多的利润。在不需要标注“美国利润”的同时,销售额却变成了“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罪责”。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 协会成员 | 经理人宣言 | 协会荣誉 | 文化理念 | 协会章程 | 领导机构 | 组织架构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陕ICP备11001426号
©2010-2020 www.sxzyjl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职业经理人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86号长丰国际广场A座606
电话:029-87517198 029-87263523 传真:029-87263523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误证责任。